中國網北京12月18日訊(記者 徐虹)近日,針對高校在人才評價機制方面存在的“唯帽子”傾向,教育部印發《關于正確認識和規范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干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強調,要抓住人才評價改革的關鍵點,通過完善人才招聘引進、學術評估、職稱評審、收入分配等各項制度,從根本上扭轉“唯帽子”傾向,讓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、榮譽性本質。
教育部人事司負責人有答記者問時表示,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才工作,多次就人才工作發表重要講話、作出重要批示,強調要推動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、榮譽性本質;要堅決克服唯分數、唯升學、唯文憑、唯論文、唯帽子的頑瘴痼疾,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。高校是人才聚集的高地。近年來,教育系統以實施人才計劃為牽引,吸引和集聚了大批高層次優秀人才,帶動高校人才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效。但由于人才評價制度還不夠合理,體制機制還不完善,改革舉措落實還不到位,“唯帽子”的問題依然存在,亟需通過完善制度予以克服。出臺《意見》,主要有四點考慮:
一要堅持正本清源,把解決“知”與“行”的問題貫穿始終。針對“唯帽子”問題,既從認識層面強調應該“怎么看”,又從實踐層面強調應該“怎么辦”,樹立人才發展的正確導向。
二要堅持固本培元,把加強制度的系統設計與規范執行貫穿始終。認真總結“長江學者獎勵計劃”等重大人才計劃實施以及高校人才評價改革中的經驗做法,固化形成制度性舉措,淡化“帽子”、破除功利、突出職責、強化責任,推動人才計劃回歸初心和本位,充分發揮在人才隊伍建設中的牽引作用。
三要堅持敦本務實,把“先立后破、破立結合”的理念貫穿始終。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,以加快人才發展、釋放人才活力為根本,針對教育行政部門、高校和人才等不同主體,不僅列出負面清單,也強化正向引導,通過一系列可落實的舉措,努力營造勇擔使命、潛心研究、淡泊名利、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圍。
四要堅持標本兼治,把“當下改”和“長久立”的要求貫穿始終。既針對當前,明令禁止各種“唯帽子”行為,解決治標問題,又立足長遠,結合“三評”改革要求作出制度性安排,建立長效機制,從根本上解決人才評價指揮棒問題。
《意見》強調,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及高校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,平等看待各類人才,不將高層次人才等同于人才稱號獲得者,不把人才稱號作為評價人才、配置學術資源的唯一依據,也不能單純以人才稱號獲得者數量評價人才隊伍建設成效。
編輯:王燕